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推进“中国制造2025”“6+1”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工信部今年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并于近日确定并公布了2016年63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63个项目覆盖了45个行业,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体现了广泛的行业、区域覆盖面和较强的试点示范价值。对于本年度项目遴选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工信部装备司司长李东日前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做了权威解读。
项目遴选凸显智能化水平
中国工业报:63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如何遴选出来的?与往年相比,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行业分布及区域覆盖上有哪些特点?
李东:按照今年3月发布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总体部署,要遴选确定60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今年4月,我们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编制了“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作为项目遴选的主要依据。5月初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推荐试点示范项目。6月份工信部相关司局联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着重评价项目先进性、实施现状、持续提升计划、示范作用、行业地位等,并综合考虑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试点示范模式构成等因素。评审结果经部内审议通过,并按要求向社会公示后,最终确定了本年度63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今年的全国63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均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并体现了广泛的行业和区域覆盖面。从地区分布来看,这63个项目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行业分布来看,共覆盖了45个行业;涉及“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的项目有25个,其他制造业38个;从试点示范模式来看,流程型智能制造23项,离散型智能制造31项,网络协同制造4项,大规模个性化定制6项,远程运维服务8项;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央企业11项,地方国企17项,其他类型企业35项。
去年实施效果超预期目标
中国工业报:在试点示范过程中,对入选的企业有哪些具体要求?“两提升三降低”目标是如何设定的?
李东:在试点示范过程中,一方面要求企业持续改进提升,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实现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研制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不良品率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等5项指标的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工信部、各地方、行业协会等均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推广活动,我们要求企业积极参与,特别是要允许行业内企业实地参观学习,为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贡献一份力量。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两提升三降低”的目标,即:智能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通过2~3年持续提升,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该目标的提出,一方面参考了国外发达国家推进智能制造取得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2015年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前后的效果评估情况。
中国工业报:去年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后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目前智能制造工作推进上还有哪些难点?
李东:2015年专项行动在全国各地区、行业中带来较好的反响,取得了初步成效。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成效凸显。初步抽查统计,企业在先行先试过程中,有35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7%、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9.5%,超过了专项行动提出的“两提升三降低”预期目标。
专项行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是企业对实施智能制造的紧迫性意识不强,许多仍处于观望中。其次,实施智能制造需要先期投入,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企业发展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再一个是发展环境的问题,目前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存在滞后、缺失以及不协调等问题,与智能制造紧密相关的物联网、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对应的标准规范也还没有统一,造成兼容性较差,集成难度高。
将获四项政策扶持
中国工业报:此次被列入试点示范名单的企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李东:在专项行动开展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充分调动企业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性和激发内生动力的总思路,在项目遴选中,将企业先行先试,先期投入并开始运营、成长性显著的项目作为重要条件,突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的主体作用,并充分利用各类资金渠道给予奖励与后补助,通过发挥试点示范企业牵头,集聚行业产学研用优势力量,协同推进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
在政策支持上,一是充分利用专项建设基金等现有资金渠道,对企业智能化改造优先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装备增补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中,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范围。三是通过智能制造专项支持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应用与产业化,特别是与软件、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标准共同集成,推进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和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中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四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税收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业报:试点示范项目确定后,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李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召开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动员试点示范项目在今年第十八届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设专区集中展览展示,年底前,将组织完成2016年试点示范项目典型案例汇编工作,同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对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进行深入报道。二是加强交流推广。下半年,组织相关行业的经验交流与模式推广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和行业协会作用,创新交流推广方式,加快区域、细分行业的试点示范经验交流推广工作。(本文来自中国工业报)